反腐要闻
本月热门
反腐要闻 你的位置: 首页 >> 反腐要闻 >> 正文   
年轻干部应克服“五种病症”
来源:半月谈 | 发布时间:2012/06/28 | 浏览次数:

   国家的发展需要后继有人,党和人民的事业也需要一辈又一辈的年轻干部逐步成长、成熟,最终成为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换届,一大批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也几乎就是同时,社会各界对这茬年轻干部任用的争论和质疑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不可否认,年轻干部在自身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的确确存在不少的问题,而面对争论和质疑,只有通过自身良好表现,来向公众证明年轻干部的真实能力。笔者认为,年轻干部在成长中要警惕克服五种病症:
  

    克服“红眼病”,努力做到志存高远、心态平和。干部的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每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路径也不可能完全同步,现实中必然有的同志进步的快,有的同志提拔重用的相对慢些,这是客观事实。看到别的同龄人提拔重用,而自己还在原地徘徊,“羡慕妒忌恨”的感情便会油然而生,相当部分心态不好的年轻同志便会由此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认为组织上屈待了自己,或是对某某的进步主观臆断是背后有潜规则等等,见到比自己进步快的人就视如寇仇、眼红心跳,恨不能背后拍板砖。上述的“红眼病”在我们的年轻干部中不乏其人。温家宝总理一再告诫年轻同志,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讲的就是一健康平和的心态看待周围人的进步提拔问题。要将关注的焦点从他人之“位”转移到他人之“能”上来,客观评价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良好的心态接受组织的挑选。
  

    克服“狂躁症”,努力做到深谋长远、持续发展。年轻干部一旦被推举到一个较高的平台,往往会在一定的时期内显示出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希望通过一个比较短的时间,迅速作出一番轰轰烈烈的政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想干事的激情固然值得称道,但是积极性的自我把握上往往会物极必反,极易演变成为一种急功近利的冒进和不择手段的投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狂躁症”。最后表现为谋事“坐不住”,不愿意静下心来权衡利弊;办事“等不得”,喜好剑走偏锋突出自我烙印;遇事“放不下”,为尽快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只求速成,看事“近视眼”,只贪图立竿见影的眼前利益。往往在一时内可能成就了形象工程,烟花怒放、璀璨炫目,但改变不了昙花一现、一地鸡毛实质。背后带来的社会隐患和资源浪费令人咂舌,最终成为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败笔。年轻干部需要成就一番事业来回报组织和社会,但作为主政一方的领导,更要冷静看待短期效益和长远收益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栽树之事,少干穷极资源一次性投入的短期买卖,让自己的政绩禁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克服“自闭症”,努力做到身入群众,心入基层。年轻干部中很多缺乏基层工作经历,是不折不扣的三门干部,有的即便有基层工作经历,但是时间不长,经历单一,并不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们往往通过各种公开招考选拔,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火箭似的升迁,坐在了省城或是地级市的大机关中,平时极少与普通群众接触,极少到基层一线调研,成为会上听汇报、会后看材料、车上看风景的“真空干部”。脱离基层和群众,就会脱离实际,就会不可避免的陷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决策想当然、办事拍脑袋、出事就开溜。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法宝在某些年轻干部那里遗失殆尽,张口不能与群众对话,动手不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中央一直强调干部的基层工作经历,并在选拔任用中一再彰显倾向基层的用人导向,就是在告诫和警醒我们的年轻干部,“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想要当好官,先要放下身。要多去基层看看,多到一线走走,多向群众请教,多问百姓疾苦,唯有这样,才能够获得群众拥护,才能真正推动一地的科学发展。
  

    克服“软骨病”,努力做到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干部意味着责任,领导意味着担当。不少的年轻干部虽然走上领导岗位,但缺乏干事创业的魄力和独当一面的勇气,好事抢着上、坏事忙着推、难事绕着走、烦事懒的理。出了问题,追究起责任,马上讲一百一千个客观原因,有一百一千个身不由己。所以,年轻干部中,有的唯唯诺诺只求做个老好人,生怕得罪人;有的拈轻怕重有利一马当先、无利不闻不问;有的人前玩味摆谱,出事胆小如鼠,上不了火线、打不了硬仗,被群众戏称为软骨干部。当前我们的改革到了深水区,矛盾凸显、局面复杂,任何的举动都牵一发而动全身,缺乏足够的担当和负责的魄力,根本无力打开局面。年轻干部作为朝气蓬勃的一代,更要有梁启超“少年中国”的锐气、豪气和勇气,奋勇冲锋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在复杂地方、艰苦环境和矛盾聚集的场面中打硬仗、练胆魄,用坚强的臂膀担负起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任。
  

    克服“偏食症”,努力做到多岗历练、一专多能。中国的俗话叫见多识广,说的就是一个人只有经历丰富、阅历深广,才会拥有高超的处世智慧和过硬的谋生本领,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也是如此。我们的年轻干部有些长期在某一部门工作,经历单一,缺乏多岗位锻炼,一旦到了一个新的岗位,新的环境,往往水土不服,很长时间都进入不了状态,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有的年轻干部心理上恋旧求稳,不愿意主动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岗位,一味“偏食”,导致自身能力综合素质上“营养不良”。随机应变的处事能力和见招拆招的机敏应对从来都不是窝在一口井的天地中可以获得的。现在社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掌握精准的政策理论,还要懂得运筹帷幄的领导科学,要懂经济、懂法律、会外语、会交际,还要有雄辩的口才和过硬的笔杆,可以说是基本上就是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这个要求,没有多岗位的历练,几乎不可能达到。所以,对于年轻干部来说,要始终以初学者的心态面对每一次岗位的调整变动,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将工作适应期尽可能缩短,荤素均沾、百味不厌,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各种各样的丰富“营养”下迅速提升起来,成为我们事业发展中“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就能哪里搬”。
  

    俗话说的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改革的事业是不断发展前进的,前进的事业越是需要新人辈出、不断传承。毛泽东同志曾深情地寄语青年一代: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激情有为才能堪当大任,扬长避短方能不负重托,年轻干部应该在自我反省、自我扬弃、自我提高中从容接过前辈的旗帜,去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TAG: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怎样铲除“点招”腐败温床
 下一篇:问责到底问个啥责